陈校长对中考考生的若干建议
向细节要成功
——对中考考生的若干建议
“大事的成败,往往取决于细节。”考试也不例外。名牌、重点、普通、职校,甚至落榜,常常只是一分之差!可谓“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”。于是,老师和家长在考试前总是反复叮咛考生:“千万别紧张,别害怕,只要把你的实力正常发挥出来,不失误,就是成功!”说的实在是太对了!可是,一考下来,孩子说:“这儿不小心丢了二分,那儿没看清错了三分…….” 家长开始担心了:“叫你别紧张别紧张,你怎么搞的,下一场一定不能再失分了!”孩子却来气了:“你说不紧张就不紧张了!你说不失分就不失分了,难道我愿意吗?”孩子说得有道理,有些事情说着容易做起来还真的挺难的!就考试的减少失误、正常发挥问题,笔者根据三十年的教学经验,特别是对大量考生的成功与失败进行了调查与研究,发现如果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,靠考前讲大原则、讲大道理、甚至寻求理论指导以及反复强调,效果并不明显,弄不好还起负作用。相反,如果针对考试前后及其考试过程中比较关键的细节问题,教给考生一些具体做法,却能明显减少答题失误而走向成功。现将实践证明有益的部分做法,以建议的形式提出来,供即将参加高考和中考的考生及考生家长参考。
一、考前10天别太累——三看,二做,两调整,一注意
1、三看:
1)、看课本。按考点逐一阅读、理解和记忆,特别是感觉陌生的知识点,既要看要点,还要看叙述、解释说明和插图。
2)、看参考书和笔记。看课本遇到疑惑时,借助参考书或课堂笔记廓清迷雾;感觉知识点零碎时,看一下老师指导你整理的分类笔记或参考书上的要点归纳。
3)、看做过的习题及例题。浏览所有做过的习题、例题及最新模拟题的正确解法,整理出不同类型题目的入题角度、过程分析及结果的规范表达。
2、二做:
1)、做基础题。最后10天,不宜大量做题,更不宜做特别难的题,为避免手生,应找一些基础题,比如北京方面的模拟试卷、课本上的习题等练一练。
2)、做易错题。抽一定的时间,翻出你的错题挡案,把出错频率最高的题目再做一便,以防考试中再错。
3、两调整:
1)、调整生物钟。科学研究发现,生物钟调整一般需要7天以上,因此,建议最后10天的作息时间为:晚11点左右入睡,早6点左右起床,中午1点至2点午休。
2)、调整各时间段的复习内容。脑研究成果表明,脑兴奋程度与工作对象及工作时段有相关性。因此,建议复习内容与考试时间表一致。如果是中考考生,建议上午复习语文、数学或英语,下午复习物理、化学、历史、政治。其它时间按个人的需要安排。
4、一注意:即特别注意身心健康。
考试是高强度的智力活动,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是最基本的保证。为此,建议在最后十几天里:
1)、宜静不宜动。在基本固定的地方复习,不要到处胡串;远离是非,不做与考试无关的事;不参加剧烈运动,以防发生意外。
2)、特别注重饮食卫生,绝对避免各种感染。
3)、吃得合理、科学,保证营养供给。有条件的家庭,可以按营养师的意见调配考生的饮食。
4)、只谈考试的准备,不说也不想考试的结果,一切等考完了再说。
二、考前1天三件事——一看,二备,早睡觉
1、一看:看考场。每年都有部分考生因跑错楼号、楼层或考场而自我制造紧张空气最后导致考试失利。建议考生在考试的前一天到考点转一转,记住你的考场位置和座位。要认识到,提前不知道作战地点的兵不是好兵,他很难保证打胜仗。尤其要提醒考点在母校的考生,不要以为你什么都知道而忽视这一环节。
2、二备:
1)、物质准备。将准考证及文具装在专用的塑料袋里,放在手边。建议最好用你最习惯用的文具。
2)、精神准备。做做轻微的运动,听听音乐,看看电视中的娱乐节目,想想第二天的行装,建议你穿平常最习惯穿的衣服,最好就穿校服。
3、早睡觉 :大考的前一天晚上几乎所有的考生都睡不好觉,这是积极心态的反映,很正常,不要怕。建议11点左右就上床,睡不着不要紧,想一想第二天考试的情景,想一想各种作文的写作思路等。千万不要自责——“我怎么还睡不着呀!怎么办呀!”越急越睡不着的。我建议你尝试一种方法:“看看我自己能忍耐多久不睡觉!”说不定反而容易入睡。其实,只要能睡5个小时左右就不会影响第二天的考试。
三、两天考试三步曲——自信进场,冷静作答,力排干扰
1、关于稳定情绪、提升勇气
1)、进入考场的铃声响后,尽可能早地从前门进考场。
2)-注视固定的物体,不要观察运动的物体。如果紧张,可以看看其他考生那认真的表情。
3)、不轻易听信他人的随意言论,避免做不习惯做的事。
4)、“两写三涂”的时间比较充分,慢慢地、认真地进行。
5)、在作答之前刻意做个“考试仪式”,给自己宣布:“我现在开始答卷!”必要时,做几次深呼吸。
2、关于遵守常规
考场上节省时间、排除干扰的最好办法是遵守常规。因此,建议考生:
1)、严格遵守考试纪律和考场上的每一条规则,绝对避免“麻烦”降临到自己头上。
2)、严格按考试流程走,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,力求避免前后交叉反复,为争时间反而丢了更多的时间。
3)、尊重监考老师及考试工作人员,一切行动听从监考老师指挥。要明确,对不违纪的绝大多数考生来说,他们是全心全意为考生服务的,就是监督违纪,也是为了保护不违纪考生的利益。所以,一是不要怕,二是要尊重和服从。
3、关于答题技巧
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,但有米就一定能做出美味佳肴吗?一头的智慧、满腹的知识,要在限定的时间内按要求表现在试卷上,答题技巧绝不能忽视,而且不同科目有不同的答题方法与策略,下面提出几条通用的建议:
1)、不要认为浏览试卷是多余的。
整好考卷以后,一定要把考卷从头到尾浏览一遍,一是检查考卷有无问题,二是通观全卷、整体把握,以便合理安排答题时间和顺序。
2)、不一定非按顺序进行。
试卷基本是由易到难排列的,但往往因人而异,不一定非要按照题号顺序一一解答,特别遇到难题时千万不要寸步不让、盯住不放,这种做法是很不科学的。答卷要按照先快后慢、先易后难、先熟后生的顺序,这样一方面可以赢得时间,抓住基础分,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因难题而造成对信心的动摇,所以解题时忌“从一而终”。
3)、慢读、细想、快作答。
现在的考题,主要特点是信息量和思维量增大,书写量除作文外,一般不是很多。考生往往不是不会写、不会算,而是不知道算什么、写什么。如果没读懂就想,没想清就写,导致“错了,重来,再错,再重来”,不停地反复,结果想快反而更慢。如果有6分钟的答题时间,建议三分读两分想一分作答。要提高读的效率,建议先看问题再读题目。
4)、学会科学放弃。
暂时不会答的题,应大胆放弃。何为科学放弃呢?一是决定放弃的时间不能超过该题所分配时间的1/3,以便腾出2/3的时间做别的题;二是对一题多问的大题决定放弃一部分时,一定要把会的部分先写上,千万不要等想全了再写。三是要记住所放弃的题,会做的完成了回过头来再想办法。
5)、选择题应及时涂卡。
一次性涂卡有三个坏处,一是容易错位,二是可能后面没了涂卡时间,三是失去了大脑暂时休息(涂卡是简单劳动)的机会。
6)、注意规范表达。
要想多得分,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以行楷书写,用工具作图;分步作答,条理清楚;尽量用常规方法,使用通用符号和学科语言;思考出题意图并按出题意图作答;图、文、式有机结合,相互补充;在规定的地方作答,卷面整洁。
7)、规范使用演草纸。
有计划、按顺序使用演草纸,不仅方便检查错误,尤其能保证准确作答。
8)、注意检查要领。
如果提前做完,别急着交卷(提前交卷是不长分的),要认真检查,检查要领:分值多的优先,容易题优先;改变方法查,改变思路查。
9)、牢记考试的战略战术。
简单问题理性化——这样的题基本都会,所以,要特别小心,一定不能错。
高难度题简单化——这样的题基本都不会,所以,没必要怕它,设法从中找出简单的部分,能做多少是多少。
10)、牢记各学科的答题关键(窍门)。各科老师在复课过程中给我们教了很多方法和技巧,考试时要注意灵活应用。这里再特别提醒考生:
作文:不能为"创新"偏离题意 数学:计算求准不求快
英语:紧抓考点和语感 政治:论述论到"点子"上
历史:史论结合是关键 物理:善走捷径抢时间
化学:注重细节防丢分
4、关于排除干扰
考试过程中的干扰来自两个方面,自身和外界。考前和考场中的干扰前面已说过,在每考完一科到第二科开考之前,应该做到:
1)、糊涂:考生一旦走出考场,就越糊涂越好,不要去回想考试内容,不要回忆自己的答案,更不要翻书去验证。只要出了考场,就要坚决“忘掉一切”。
2)、孤独:和同学对答案是考试结束后的大忌,是一种破坏性的行为,只会造成更加的慌乱、怀疑、沮丧。要尽量避免与同学同行。因为同学在一起,总免不了要议论考试内容,这势必引起自己对考试的回想和怀疑,从而引起情绪波动。
3)、应付:考完一科,总有家长、老师及其他关心你的人要问,怎么样?考得好吗?题难吗?等等。我首先奉劝这些好心人不要问,考生如果遇到这样的问话,最好的回答:“还行!”然后拜拜。
4)、坚持:如果感觉一科考得好或考砸了,千万别急着笑,更不要急着哭。录取是看总分的,况且谁好谁差说得清吗?自己觉得没考好,完全可能他们还不如你呢!考完了,其实最好是成绩通知了,如果按捺不住,适当地表达一下感情是可以理解的。
总之,出了考场,考生就应把全部注意力迅速转移到下一个科目,为下一场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。
最后,祝每一位考生成功、如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