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校长对中考学生家长的建议
让中考在常态下进行
——对中考学生家长的建议
北大附中重庆实验学校 陈玉明
中考临近,考生的心理往往比较敏感和脆弱,家长一句不经意的话,就有可能触动孩子最紧张的神经。为了帮孩子提高最后阶段的学习效率,及时调整和稳定他们的应考情绪,引导他们尽可能在常态下轻松备考,特提以下建议,供大家参考。
一、家长要做到“六不”
一不陪读。有些家长,在中考前请假回家,专心照顾孩子,孩子读书,家长在一旁端茶送水,孩子上学,家长护送……其实这些大可不必,只要把该料理的料理好,向孩子交代清楚该注意哪些事情就足够了,父母请假陪读容易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:父母这么关注我,我考不好怎么办?怎么对得起父母?而且整天处于父母的“监督”下,孩子也会感到不自在。考生更愿意处于一种“自在”的环境中。
二不加压。有的家长为了考生能好好学习,喜欢在考生面前说现在距离中考还有多长时间,中考在人生成长中有多么多么重要,一定要怎么样、怎么样?等等。这些好象是在给学生精神动力,但更可能成为压在他们心中的大山,阻断了孩子前进的路。又如经常盘算着孩子在诊断考试中得了多少分,班级排名达到哪个层次,而且不断将这些灌输给孩子,这样的关心反倒会给学生造成一种烦躁心理,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。家长最好不要说太多,只适当提醒或者用肢体语言做一些潜在的提醒,能让孩子觉得要认真对待、要努力就行。
三不攀比。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,有的家长总是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,比如三诊考试结束,打听别人孩子考多少分,如果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分数低,家长就很不痛快。要知道考生最反感家长拿自己和别人作比较。不同考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,家长如果不接受现实,只能让孩子更紧张、更不自信。“楼上家的孩子去年考上某某学校了,你和他一样就好了。”家长说这样的话时,口气中往往会带羡慕之情,却不知道孩子心底对人家也是满心羡慕,但说出来效果就不一样了,孩子会抱怨:“父母为什么要捅破这层窗户纸呀?”其实,对于中考,家长也应该持一份平常心,只有家长的心态平和了,对考生的负面影响才会减至最低,才能让考生心平气和地去考试。
四不唠叨。家长没有必要总去问孩子:作业做完了吗?复习完了吗?初三的学生对这些基本问题心里都有数,父母的唠叨对他实际是一种打扰。“9年的学习,关键就在这次考试,把握机会!”有的家长感觉这是在鼓励孩子,殊不知这句话把中考视作检验多年学习成果的惟一标准,话外之音是:“这次考试不行,可就没有机会了”,孩子不紧张才怪。又如“考不好也没关系,上职高就是”。有的家长以为这是在给孩子减压,让孩子放宽心。但家长在考试之前说这话,真是灭自己威风,有“乌鸦嘴”之嫌。
五不做主。让孩子在考前或是平时保持正常健康的心态,家长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,比如“你一定要考上什么什么学校”之类。因为家长和孩子成长的环境是完全不同的,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变化,谁也不能预测以后是什么样子,所以家长需要的是和孩子保持感情交流,至于孩子想干什么,或者将来能干什么都不是家长能够操控的,要给孩子主动选择的权利,毕竟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过,谁也无法全部包办。“你只要好好复习就行,其他的都不用操心”这句话足以表达家长对孩子的支持“不遗余力”,可也会让孩子产生后怕,“父母只让我干一件事,万一这一件都没干好可怎么办”?又如“好好复习,中考时来个超常发挥!”每一个家长都应对自己孩子的实力有一个正确估计,千万不要给予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,这样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压力,到时候别说超常发挥,很有可能连正常发挥都做不到。
六不干扰。中考是大事,不免家人、亲戚、朋友会以不同的方式予以关心,家长要提前引导他们,尽可能减少干扰,使孩子保持安静。考前、考中,除了确有能力为孩子辅导课程或调节情绪的人外,建议不要频繁来家看望,或者打电话向孩子问这问那,不要做“好心好意干扰孩子”的事。
二、一定不能忽视的几件小事
初中学习及中考复习阶段即将结束,学生们就要走进考场,迎接中考的挑战。作为家长,应该为孩子提供些什么帮助呢?下面几件小事不容忽视。
(一)注意孩子饮食卫生。饮食既要保证考生的营养,又不可过分,天热以清淡一些为好,不要让孩子吃生冷、油腻、刺激性食物,谨防闹肚子和感冒、中暑等疾病;最好自制些防暑降温的饮料,不要让孩子到外面随便吃冷饮。提供合理膳食。学生在复习期间,可以多食一些廋肉、动物肝脏、鱼、蛋、奶、豆制品及粗制面粉等。
(二)帮助孩子调整好生物钟,按时作息,一定不要“开夜车”;中考期间早晨、中午都要有人按时叫醒孩子,以防误点。路远者可适当安排接送。
(三)夜间睡觉要注意防止孩子受凉,入睡前要引导考生情绪放松,以防失眠,影响第二天的考试,一旦出现失眠也不要紧张,可安静地卧床休息,储备的体力、精力可以满足第二天的考试要求。
(四)帮助孩子调整应试心理。考前要开导孩子放下包袱,轻装上阵;考试期间不要急于询问考试情况,而要安慰、疏导和鼓励孩子迎接下一门。
(五)有条件的家长可以送孩子参加第一门考试。
(六)提醒孩子带全考试用品、防暑用品、手表、眼镜等;出门前让孩子检查准考证是否放在文具盒内,文具是否带全。
(七)家长要慎说的几句话
“去年谁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重点高中,你能像他一样就好了。”
“关键就在这次考试,你一定要好好把握!”
“你一定要好好考,要为父母争口气,全家就指望你了。”
“好好复习,考时要超常发挥!”
“什么事都不要你做做,你只要好好复习就行。”
“孩子!你千万不能紧张。”
“你们班某某同学这次模拟考试考了多少分?”
……
不管大家做得怎么样,我还是要希望大家明白一个道理:
我们爱的是孩子本身,不是他的成绩或其它。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谁做我们的孩子,不管他什么样,我们都要别无选择地爱他,不要去刻意追求无法做到的东西,以常态去迎接象中考、高考一样的各种挑战。
最后, 祝我们共同的孩子安全地、自然地、健康地、顺利地、正常地、快乐地完成中考!